国家卫健委连续三年发布,肌钙蛋白、PCT、IL-6再受重视!

国家卫健委连续三年发布,肌钙蛋白、PCT、IL-6再受重视!

2月28日,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发布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23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的通知》。目的是为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持续提升医疗质量安全水平。

十大目标

目标一 提高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率

目标二 提高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

目标三 提高肿瘤治疗前临床 TNM 分期评估率

目标四 降低住院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

目标五 提高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

目标六 提高住院患者静脉输液规范使用率

目标七 提高四级手术术前多学科讨论完成率

目标八 提高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完成率

目标九 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预防率

目标十 降低阴道分娩并发症发生率

其实,自2021年以来,国家卫健委连续三年发布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和各专业质控工作改进目标,引起了IVD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因为无论是分子病理检测、感染中的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护理中的血流感染、备受关注的罕见病,都与IVD行业息息相关。其中病原学检测包括了微生物培养、降钙素原、白介素-6等感染指标的血清学检验。此次,2023《各专业质控工作改进目标》的印发也对上述领域提出了新的“质量”要求,对于IVD企业而言,在洞悉政策的前提下准确摸清用户的“增效”与“提质”需求,才能在未来赢得市场。

目标摘要

1、提高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分层完成率 (PIT-2023-1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根据心电图有无ST段持续性抬高,可将急性冠脉综合征区分为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两大类。前者主要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大多数为Q波心肌梗死,少数为非Q波心肌梗死),后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大多数为非Q波心肌梗死。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占的比例高于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STEMI),但其诊断和治疗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增高水平与心肌梗死的范围与预后明确相关,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就指出:cTn是NSTE-ACS最敏感和最特异的心肌损伤生物标志物,也是诊断和危险分层的重要依据之一。

2、提高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率 (PIT-2023-14)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我国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诊断和治疗较困难,死亡率高,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高发于老年患者,是导致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严重威胁到我国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如何降低CAP患者的死亡率和改善其预后是我国所有呼吸内科医生共同面临的难题。有研究结果表明,如果CAP患者能够早期诊断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明显降低死亡率,而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来制定的。

相关检测指标研究表明:PCT在一定程度可以区分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与普通社区获得性肺炎,并且可以用于评估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抗生素疗效,指导抗生素的运用。

3、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

早在2021年,抗菌药物使用前对降钙素原(PCT)和白介素6(IL-6)两项感染血清学指标的检测就被列入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10大目标。

送检率是指以治疗为目的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前病原学检验标本送检病例数占同期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病例总数的比例;病原学检验标本包括:微生物培养、降钙素原、白介素-6等感染指标的血清学检验;送检率反映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性的指标;开展PCT+IL-6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抗菌药物治疗前送检率,改善质控检查评分,辅助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另外,在《各专业质控工作改进目标》中,对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病原学送检率、罕见病诊疗规范化、白细胞抗原分型检测率等诸多方面,均做出了质量管理新要求。

提高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

 室间质量评价是临床实验室保证和改进检验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更是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的重要指标,对推进临床检验结果互认,提高我国临床检验质量有重要意义。在《各专业质控工作改进目标》中,针对临床检验专业的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与分子病理室间质评参加率均提出了提高要求。

在临床检验方面,要建立完善本机构室间质量评价参加率和合格率(不及格原因)的监测及反馈机制,按计划/次数进行本机构数据分析、反馈。

病原学送检率持续受到关注

抗感染是医院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22年《各专业质控工作改进目标》中抗感染相关专业仅有感染性疾病专业一个,2023年《目标》则增至三个:感染性疾病专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护理专业。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1年的目标明确提出,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不低于50%;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不低于90%后,2022及2023年的《目标》中仍在持续关注提升送检率的问题,而随着送检率要求的提高,对药敏试验的自动化程度及通量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满足检测通量上的要求,又要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以提供给临床更有价值的药敏检测结果。

常见病原学检验项目包括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显微镜检查、免疫学检测(肺炎链球菌尿抗原检测等)、分子快速诊断(聚合酶链式反应、质谱分析技术、基因测序)、相关标志物(PCT检测、IL-6检测、真菌-β-D葡聚糖检测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等。

首页 电话 邮箱 在线留言